“肖科,”杨平华说,“昨天大早,我去省城找谭书记,一来汇报自己近期的工作,二来也为平辽镇产业发展的调整,找一条出路。目前,平辽镇的金秋梨已经成为种植也的鸡肋,必要做出调整和改进,才能使得平辽镇的产业发展,重新焕发新的生机。好在运气不错,在谭书记引路下,我们到省农科院,对方答应过段时间到平辽镇来进行考察……”
肖劲松等杨平华说完,冷静地整理了自己的思路,斟酌了言辞,说,“平华镇长,好好好,太好了。真不错,到平辽镇才半个月吧?已经做出相当亮眼的成绩,好好好。”
这时候,肖劲松对杨平华去平辽镇的安排,已经从另一角度去理解,觉得对这样的安排,想必是田开斌部长做了精心的考察,才找到杨平华这样一个人,也是为了平息的改变与制衡,安下棋子。
如此,对杨平华的处境和未来,就要用另一种眼光来看他了,对他的事,也就必要随时关注,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,总不能等田开斌部长开口,才给予帮助。
“平华镇长,以后在工作上,有任何困难,都可及时找我,我这边能够帮你的也不多,但总比没有强吧。”肖劲松说。
杨平华自然听得出肖劲松对自己态度上的改变,笑呵呵地说,“非常感谢肖科,今后肯定会在很多方面要向你请教,可不要厌烦我多事才好。”
“都是为了做好工作,我们不过是在不同的岗位而已,说到底,那是各有所长,分工不同。”
“肖科站位高,果然不同啊。受教了。”杨平华举起茶杯,表示了一下,那是对肖劲松的尊重。
接下去,肖劲松聊着麻哈市和柳坪县的一些人和事,杨平华则更多谈论平辽镇的具体一些工作规划,和近期的打算。这也算是他整理工作思路,在肖劲松面前,做这样的工作思路整理,调理变得很清晰,节奏也适中。
上菜了,要两瓶小酒。杨平华说,“肖科,本来男人不能说自己不行,可实事求是地说,我喝酒确实不成啊。开口就倒,等会给肖科敬两杯就,很可能就倒了,肖科现有思想准备,免得吃饭都不爽……”
给肖劲松杯子满上,杨平华也倒满自己的酒杯,端起来,给肖劲松敬酒。“肖科,之前肖科护送到平辽镇,帮我大忙,让我在平辽镇能够有最好的开局,一切感激和尊重,都在酒里。我敬肖科。”
说了,一口将酒倒入口中,闭上嘴,把酒咽下。脸上的表情不多,但完全看得出那是杨平华在压制自身的感受。也看得出,杨平华确实很少喝酒。
从杨平华上班的经历看,他确实没有锻炼酒量的机会。不过,如今到乡镇了,下村到村里,很可能每次都会大碗酒往肚子灌。酒量自然会很快提高。
“平华镇长,太气。之前去柳坪县和平辽镇,那都是我的工作职责。平华镇长年轻有为,才华横溢,做工作胆魄过人,深得部长赞赏。我相信,平华镇长在平辽镇能够做出惊艳的成就,而你的前途也必然顺风顺水,一路通达……”
有些话,在人多的时候不能说,特别是肖科是这种身在组织部,掌管着官帽子,更不能随意说某人仕途如何好等定论。但在私密的处境里,这样的话,却会给人另一种感受,那就是交心。
“谢谢肖科的肯定,我一定努力,做好自己的工作,提高自身的能力,不让肖科和组织失望。”杨平华说话时,给肖劲松的酒杯先满上,才给自己倒酒,第二杯端起来,敬酒。还是一口倒,强自咽下。
肖劲松见他倒第三杯,便抓住杨平华的手说,“喝酒要慢慢来,逐渐适应。下吃点菜吧,填一填肚子。”
见肖劲松执意,杨平华自然不会太犟,顺着吃一些菜,半碗饭。吃下后,自己觉得舒服一些,说话也能够控制了,笑着说,“让肖科见笑啦。”
“平华镇长性格好,我非常看好你。以后到市里来,多碰面。”
“谢谢肖科,一定会叨扰您。”
“不说见外的话,你到市里来,我安排,那不是应该的么。”肖劲松也在吃菜,对于喝酒,他就老道多了。
之后,杨平华的第三杯就慢慢陪着肖劲松喝,杨平华在说话时,顺口问了田开斌部长在不在市里,准备第二天上班了,到组织部去见部长,汇报自己的工作。
“平华镇长,这两天,部长好像出差了。似乎去了京城,至于哪天返回,就不得而知。要见部长汇报工作,你得另外找时间了。”如果不是认可杨平华,肖劲松就不会多嘴,说田开斌的去向。
杨平华也意识到肖劲松对自己的认同比较深了,感谢的话,不多重复。两人接着酒,说话也逐渐亲近,交心。
将近两个小时,才吃得差不多。肖劲松这时候来劲了,要带杨平华去醒酒。所谓醒酒,其实也就是去泡泡脚,然后让技师按揉一番。杨平华表示他来请,肖劲松扳着脸说,“平华,你这样子,那我就回去了,今后也不用找我。”
杨平华见肖劲松说得重,忙赔笑说,“肖科、肖哥,老弟完全听你的,没问题吧。”
“
第47章 肖劲松态度改变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